来源:中国电力报
需求增长驱动输配电企业转型向质量效益、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方向转变
“从电力装备的安装情况、投资规模来看,电力装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源建设用设备,即发电设备,包括水、火、核、风、光等发电设备,另一部分是电网建设用设备,包括输电、配电、用电设备等。2015年,发电设备产量的绝对值在增加,但是增速在逐渐放缓。而输配电设备的产量增速在上升。”2月17日,在“东芝中国论坛2017”工业电气分论坛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长助理、智能电网设备委员会秘书长王琨表示。
近年来,在配网投资、农网改造、城镇化建设、配电变压器改造等一系列政策利好下,输配电设备需求量上升趋势明显,同时经历了高度发展的过程。这也要求输配电企业要尽快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
电网设备需求量超过电源设备
日前,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16年全国电力工业数据。从电网投资来看,2016年1~12月,全国电网投资额达到5426亿元,同比增长16.9%,占整个电力投资的60.8%。
“可以看出,电网建设速度已经超过了电源建设速度。此外,据统计,110千伏以下的变电、配电设备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58%,同比增长35.9%,电网建设增速是16.9%,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低压配电产品增速与电网建设的增速成倍数的关系。”王琨分析说,这说明一方面我国电网建设投资强度已经大于电源建设,另一方面在电网建设投资强度上,低压配电设备的份额超过了一半,增速也大于110千伏以上的输电设备。
在王琨看来,出现电网建设投资强度大于电源建设的情况实属正常。他给出了原因。首先,电力系统中,有发出来的电就要进行输出、配送,输配电设备需求会随着电源建设的增加而增加。其次,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滞后周期通常在2~4年之间。现在我国电源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探底的过程,2015~2016年,我国输变电设备经历了高速发展的过程,但是未来2~4年之后,电网建设的增速也会随之放缓,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用电量需求在下降。
但是以绿色、节能为特点的智能电网建设始终不变。因此,需要输变电设备企业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从装备的角度而言,装备是电网技术和电网新结构的承载体,没有装备的支撑,任何技术、政策、发展趋势都是无源之水。”王琨表示。
因此,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出台了一些输变电设备相关的政策,如《关于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并对配电变压器升级改造提出了要求。又如《关于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15~2017年)》,其中提出到今年年底,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4%,累计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6亿千伏安。其中,新建增量推广不低于3.5亿千伏安。
输配电设备企业需以这些政策为导向,加快研发。王琨表示,未来电力装备技术将有四个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必须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配电、输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随着国家“三去一补一降”,去产能将会成为“十三五”的一个基调;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变;三是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四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总体布局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必须要加快实施“走出去”。
智能制造成输变电设备企业竞争优势
“近期世界上主要国家都推出了智能制造国家发展战略,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战略核心。从目前来看,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将是释放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行业洗牌的关键。”王琨指出了智能制造的重要性。
对于输变电设备,智能制造从广义上讲,包括产品制造部分,指设计、加工、装配、实验、检测、运行等智能化,另一方面指的是设备本身的智能化功能,如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
“对于输变电设备而言,目前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难度大。使用环境复杂,现场远程检测运维需求较为迫切。对于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需要统一协调利用资源,实现统一技术管理,协同制造过程。”王琨表示。
而对于配电设备,目前业内提出以柔性制造为特征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现定制化的制造。目前,配电设备企业利润率很低,受材料成本波动、用工成本上升、市场终端产品售价降低等因素的影响,现有产品的经营和制造模式不进行改变,那么利润率降低会越来越明显,对行业会造成较大冲击。需要输配电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产品设计,柔性管理低压配电设备智能制造,其中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布局仿真。
那么,如何实现柔性制造?王琨提出,要以数字化的设计为前提,建立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系统运行,物流布局以及生产节拍的均衡,并配套数字化车间透明信息过程管理系统。
目前,国内很多输配电设备企业都在走智能制造的道路。如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压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制造数字化车间”、中天科技智能制造车间,浙江乐清低压电器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等。